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浙江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向经济特区学习、向经济特区看齐,勇当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尤其是我省已进入人均GDP由6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新阶段,处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在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作出的《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开创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当前,我们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展开,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新的重大突破。 一是深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要坚持面上改革与重点领域突破相结合、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相结合、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扎实推进在省内各市开展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通过加强试点指导和政策衔接,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要认真研究省直部门和市县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建立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现代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建立有利于要素支撑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节约集约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建立有利于需求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的新格局;加快建立有利于空间布局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省委、省政府近期专门认真研究了落实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的实际举措,积极推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切实将浙江的民间资金优势转化为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深入推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我们全面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强化科技创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通过试点改革,进一步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风险投融资机制,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造就一批企业创新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浙江真正走上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是深入推进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我省加紧研究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着手编制一批配套规划,先后出台一批支持政策,积极推进海岛开发开放综合改革、海洋科技创新改革、港航综合配套、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改革和清洁能源发展改革等一批试点,通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与制定支持政策先行先试,带动海洋经济全面发展。
四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今年6月,省委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强调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浙江人民的生活品质。为此,我们组织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构建工业循环产业链、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动循环服务业发展、推进节能节水节电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创建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平台等五个方面的试点任务。同时,积极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财政、税收、价格三大政策扶持,强化金融、土地、人才三大要素保障,健全考核评价、市场准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物减排四项机制,努力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五是深入推进以培育小城市为重点的新型城市化体制机制改革。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我们积极推进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规划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深入实施200个中心镇培育工程,把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新增长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来抓,着力推进中心镇户籍、就业保障、土地、金融、投融资、财政、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体制创新。为加大支持力度,省财政从今年起每年安排一批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小城市试点。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人口集聚和产业集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六是深入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我省在全面推进强县扩权、扩权强县改革基础上,把扩权改革向下延伸,积极实施强镇扩权改革,采用委托、交办、延伸机构和组建综合执法机构等方式,赋予小城市试点镇必要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其他中心镇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减少审批前置条件为重点,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为主要内容,不断创新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努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建立健全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监督有力、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七是深入推进中国义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我们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设立了中国义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着力创新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深化国际贸易便利化体制改革,搭建国际贸易发展新平台,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对外贸易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以此为契机,我们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紧密结合起来,把“立足浙江”与“跳出浙江”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八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是积极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工作着力点转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来。今年以来,我省研究制定了《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三大领域、十个大类指标、42项具体指标,分别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在指标体系设计导向上,着力反映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和阶段要求;在重点把握上,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效益,突出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消费在需求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基础作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努力把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有机统一起来,并根据实际逐步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从今年开始,我省将每年对全省和11个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考核评价,以此作为促进各地各部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作为对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