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研招信息  教学培养  学位管理  学科建设  研工之家  办事指南  留言板 
站内搜索:
 
  快速导航  
 
研究生导师
规章制度
院长信箱
 
  学术引导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引导 > 正文
关于如何准备博士考试 博导在考察你什么?
2017/08/22      浏览:

    目前,除了直博或者硕博连读外,博士都是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普通招考或者“申请-审核”)进行选拔(目前,还没有所谓的“保博”)。即使采用“申请-审核”制,很多高校也是要单独组织笔试或者面试。由于能够直博或者硕博连读的人数很少,甚至很多高校没有这种方式,因此,大多数人都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才能成为一名博士生。但是,考博与考研存在很大区别。考博一般是所在学校自主命题,且没有参考书。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考博到底在考什么?应该如何科学地准备博士考试?这是让很多考生迷惑的地方,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及与其他博士的交流心得,谈谈这个问题。

1. 导师想考察你的什么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你具备导师希望你具备的能力,那么你的胜算就很大了;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则要进行针对性的补强。

博导挑选博士生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学术能力(当然不排除有些博导选择有钱有权的学生,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因为他招收的博士生是来做研究的,而不是做其他工作,因此,学术能力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怎样算是具备学术能力呢?

简单理解,学术能力就是展开学术研究所需要的能力。如果把学术研究比作盖房子,盖房子首先需要一个坚实的地基,否则无法盖房子或者盖出来的房子是歪的;其次,需要有较好的施工图纸,只有在盖房子之前对于如何盖房子有清晰的思路,胸有成竹,房子才能盖成。房子能不能盖得结实,在于地基稳不稳;房子盖得是否漂亮关键在于你的施工图纸质量如何。同样,展开学术研究也至少需要这两个要素,基础和想法。通俗而言,“基础”就是你要知道前人的研究成果;“想法”就是自己对特定问题的见解。

只有知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所谓的“隔行如隔山”,在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在这一行里前人干了什么工作),同时,也只有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前者决定了你是否具备科研的前提,后者决定了你科研的成果水平。很多博导倾向于招收自己的硕士生,除了人情关系这一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博导对自己的学生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有较准确的了解。

2. 如何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

由于博士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三年或者四年),理想的情形是入学后马上就可以展开学术研究,很少有时间留给博士生打基础;另外,如果经过本科以及硕士阶段的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仍然不牢固,也很难预期在博士阶段可以打好基础,所以,导师们一般不会选择专业知识不牢固的考生(即使是自己的学生);如果你只知道别人的观点,而对问题没有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你在学术创新能力上存在短板,在以后的学术发展上会受到制约,导师也不倾向于接收这样的学生。在考试中,博导会重点考察你的这两方面能力。

因此,准备考博的第一步就是把所在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搞清楚。只要肯努力,前人的观点肯定能够摸得门清,在此不再赘述。关键在于如何让自己对特定问题有自己的想法,这虽然很难在短期内提高,但是,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辅助你尽快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有两种较为可行的方法。第一,阅读自己所报考博导的论文,仔细分析他是如何写作、如何分析问题的。如果在考试中,你用他的分析思路回答问题(而不仅仅是用他论文中的结论,思维方法是关键),你一定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阅读近几年自己所在学科顶级期刊的论文,这样可以帮助你迅速抓住学术前沿问题,看看学术圈里的大牛都在讨论什么;他们是如何讨论的,争议点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围绕这一问题发表看法的。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可以逐渐“悟”出学术研究的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思路与见解。

3. 如何在考核中表现自己的上述能力

博导想看到你的这两个能力,所以,不管在笔试还是在面试中,都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上述两个能力表现出来。在回答问题时,单纯只说其中的一个方面,会让博导认为你不具备另一项能力。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很多考生认为自己是在考博士研究生,就开始夸夸其谈,大谈自己的理论建构,而不涉及前人研究成果与基础理论,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在回答问题时(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正确的回答方式总是:对于这个问题,学界有几种不同观点,分别是什么;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我之所以这样认为,理由是什么。这样的答题顺序,自然、全面、有条理,让博导看到你有扎实的基础和自己的想法。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募格学术”)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教育部 | 国务院学位办 | 陕西省教育厅 | 陕西省招办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学信网 | 就业网 | 图书馆 | 信息技术中心 | 校友网 | 校内机构

研究生院办公室:029-85319046  传真:029-85319046  电子邮箱: wyyjsb@xisu.edu.cn
西安市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Copyright@2013-2016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