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研招信息  教学培养  学位管理  学科建设  研工之家  办事指南  留言板 
站内搜索:
 
  快速导航  
 
研究生导师
规章制度
院长信箱
 
  学术引导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引导 > 正文
科研能力,究竟是指什么能力?
2017/06/06      浏览:

 

科研能力分4个层面。

第一层是素养,第二层是敏锐,第三层是交流,第四层是世界观。

 

1.所谓素养就是基本功和见识

很多人说的什么总结文献啊,设计实验啊,做自己的导师啊,我觉得这都是基本功。不要觉得能做自己导师的博士就是好博士,事实上每个自然学科的博士在自己的领域都应该站在导师的前面,因为你是科研一线,你是一手资料,你的观察和研究就是最前沿。所以,做自己的导师,这是对博士的基本要求好吗?所谓见识,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好细说,特别是在国内的学术圈,水还是比较深的。

2.所谓敏锐,就是科研敏感性

很多人让人觉得不像个科研人,或者说不适合做科研,本质上就是敏感性不行。一言以蔽之:迟钝。问题出现的时候发现不了问题,突破口出现的时候看不见突破口,这就是迟钝。虽然我们自称在实验室搬砖,科研毕竟不是搬砖啊。一味的闷头苦干只能保毕业,不能造就合格科研人的。

tBBT上有一个桥段,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敏感性。有一次 Sheldon和Raj去天文实验室,Raj为了安静的做实验,就给了Sheldon一堆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让Sheldon去里面寻找有用的数据,本以为几百张纸可以让Sheldon忙活一半天,结果他几秒就看出来有价值的数据了。Raj问怎么做到的,Sheldon的回答非常经典:奇数在我眼中是红色的,偶数则是蓝色的,而且闻起来有汽油味。

这其实就是所谓天才的敏感性,而且我觉得这个表述在群众看起来有点滑稽搞笑,但是高水准科研人都明白,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事实上科研人水准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敏感性的差别,但这个是天赋层面的,后天很难改变的了。

3.第三层是交流

大家待在实验室的时候往往忽略这一点,其实科研和做生意,当牛郎一样,都是一种职业,总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和自己的导师打交道,和基金委的人打交道,和合作者打交道,和下游企业打交道,和实验室同僚打交道,写文章就是和编辑和审稿人打交道,等等。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往往是人在科研界地位提升的瓶颈所在。不只是在中国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

4.第四层是世界观

这个是我最近才悟出来的,所以也很难说明白了。总之一句话,科研人思考到最后,总会免不了的站在所谓“终极问题”的面前——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第一性,宗教,世界是如何构成的,所谓世界的定义是什么,多维宇宙,暗物质,社会的本质,终极关怀等等这些。

走上科研这条路感觉有很多后悔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感激有很多觉得幸运的时候,最大的感恩,就是感谢科研给了我一个独特又完整的世界观。这不仅仅是科研层面的话题,也是人生旅途中看待事物的视角,决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总的来说,素养决定了科研人有没有入门,敏感性决定了科研人是不是优秀,交流能力决定了科研人在学术界的段位,而世界观代表了你在这一辈子在科学这条路上能达到的最终高度。

最后加一句话:这个世界上真理永远是个伪命题,科学对世界的所有认知和描述都是近似的,简化的,相对成立的,所以要永远怀疑,永远思考。

 

 

 本文选自:知乎

作者:雁回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教育部 | 国务院学位办 | 陕西省教育厅 | 陕西省招办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学信网 | 就业网 | 图书馆 | 信息技术中心 | 校友网 | 校内机构

研究生院办公室:029-85319046  传真:029-85319046  电子邮箱: wyyjsb@xisu.edu.cn
西安市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Copyright@2013-2016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